工程案例

成都大力推行“中水+湿地”模式 人工湿地成天然净水器

浏览:1369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4-05 分类:生物除臭系统
(\"   花卉世界网4月19日消息:每天再生水供应量达7万吨,每年供应再生水源约2500多万吨,若按锦城湖133万立方米的容积计算,一年能节约淡水资源相当于20个锦城湖的水量。被誉为中水回用城市再生水源的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中水湿地已被评为国家污染减排试点示范项目,并具有市、区共建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项目、中水综合利用和市民休闲游玩公园等“多重IP”。   昨日,记\")

花卉世界网4月19日消息:每天再生水供应量达7万吨,每年供应再生水源约2500多万吨,若按锦城湖133万立方米的容积计算,一年能节约淡水资源相当于20个锦城湖的水量。被誉为中水回用城市再生水源的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中水湿地已被评为国家污染减排试点示范项目,并具有市、区共建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项目、中水综合利用和市民休闲游玩公园等“多重IP”。

昨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成都高新区将大力推广“中水+湿地” 建设模式,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城市本底,打造低碳之城、宜居宜业之城。
提高区域水环境容量 打造肖家河中水湿地
为何要打造这个项目?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水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成都高新区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基数大,区域受纳污河流径流量有限等因素影响,水环境质量需要持续改善。
为提高区域水环境容量,打造区域水系绿地链,投资7000多万元的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中水湿地,设计中水处理能力为10万吨/天(每天运行24小时,每小时平均流量4200方),出水达到地表水III类水质,可以补充到肖家河、南杆堰等水系,为锦城湖、国际社区公园、铁像寺水街、大源中央公园等城市绿地水系链项目提供优质景观用水,部分作为绿化和道路冲洗保洁等市政用水,是城市水系绿地链的重要枢纽。
相关负责人介绍,肖家河中水湿地年均削减化学需氧排放量350吨以上,削减氨氮排放量40吨以上,削减总磷排放量7.8吨以上,为城市污染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已成为市、区共建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项目和中水综合利用、污染减排试点示范项目,集三线治理、环保生态教育、游览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人工生态湿地。
“垂直潜流+微生物”技术
24小时就能完全净化中水
“成都高新区的中水回用体系,就是一个大自然的生态‘净化系统’,它由填料、植物和微生物组成,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有着强大的净化作用。”项目建设方——中山市环保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刘长征向记者介绍,这个人工湿地采用“预处理+人工湿地”组合,利用垂直潜流技术处理中水。
“如果以一滴水为单位,从成都市第九污水处理厂进入湿地开始,通过垂直潜流,水流在填料床中处于自上而下的垂直流动状态,水流流经床体后被铺设在出水端底部的集水管收集而排出,大约24小时就能完全净化。”刘长征介绍,中水在进入垂直潜流湿地前需经过“预处理”,预处理系统采用工艺为“微絮凝+纤维转盘过滤”,系统运行中配合加入适量化学药剂、混凝沉淀、经过纤维转盘过滤把悬浮物和水分开,预处理的水通过泵站提升到达垂直潜流湿地。
中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湿地,通过7层垂直潜流,按照自然规律水垂直向下流均匀地分布到湿地,由碎石、粗砂等组成的专用填料层中预埋了消化菌和反消化菌等微生物,土壤胶体本身具有极大的吸附性能,也能够截留和吸附进水中的悬浮颗粒,起到物理过滤和吸附作用。
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上栽种的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非常发达,根系向下生长过程中吸收着养分。水在向下流时,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反应,把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掉了。
湿地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主力军”。好氧微生物通过“呼吸”,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湿地中的植物在控制水质污染、降解有害物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还能够为水体输送氧气,增加水体活性。通过一系列生态作用,中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消化,“联姻”成为微生物细胞的一部分,其余的则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无机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
目前,除肖家河中水湿地外,成都高新区还在着手推进洗瓦堰水系绿地链上的中和湿地建设和新川创新科技园中水湿地建设。